特斯拉FSD中国售价为何比美国还高
发布日期:2025-03-09 01:48 点击次数:131
2025年2月27日,特斯拉中国正式启动城市道路自动辅助驾驶功能推送。据官网公告,搭载HW4.0硬件的车型将分批次接收2024.45.32.12版本更新,新增交通信号灯识别、自动变道及路径规划功能,选装费用为6.4万元人民币。

此次更新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被命名为"FSD智能辅助驾驶功能",与美国市场"完全自动驾驶(FSD)"存在本质差异。官方更新说明显示,中国版本仅支持结构化道路场景,需驾驶员全程监管,未包含美版自动泊车、停车场召唤等核心功能。特斯拉客服证实,当前系统仍属L2级别辅助驾驶,与宣传中的"完全体FSD"尚存技术代差。
对比中美市场定价策略,美国8000美元(约5.8万元)的FSD系统包含完整功能模块,而中国市场6.4万元的定价引发用户质疑。对此,特斯拉中国回应称:"定价差异源于本土化数据合规成本及硬件适配投入"。行业专家指出,特斯拉为满足《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》,需在国内建立独立数据处理体系,仅上海超级工厂数据中心建设即耗资3.2亿美元。
![]()
![]()
首批升级用户实测显示,系统在深圳深南大道、北京三环路等主干道表现稳定,可实现自动跟车和匝道汇入。但在广州天河商圈等复杂路况下,出现误入公交车道、压实线变道等情况。有车主在社交媒体表示:"系统对电动自行车穿行应对不足,10分钟内触发3次紧急接管"。
有专家分析:"中美道路复杂度存在数量级差异,特斯拉纯视觉方案需重新构建中国特有的交通要素识别模型,这导致功能释放必须分阶段推进"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则认为:"6.4万元定价包含数据合规边际成本,随着用户规模扩大,后期有望通过订阅制降低门槛"。
不过,小鹏汽车前自动驾驶产品高级总监刘毅林也体验了当前版本的FSD,并给予非常高的评价。
![]()
他上来先介绍了下国内当前版本FSD的处境,由于内容较多,且用了调侃的用词,这里就不再复述,简而言之就是“依靠国外驾驶经验,带着镣铐跳舞”。
有了这样的背景,再来看他体验到的特斯拉FSD:
结论:从体验角度,与工程细节盘出玉石质感的中国品牌,差距不小。
而且所有的核心问题都在对本地化基础建设和交规的不适配,比如限时公交车道、待行区、复杂的红绿灯……包括人行横道会极端的礼让行人。
但他同时表示,从最终的表现里面,也能看到(FSD)基础实力的恐怖:
1. 静态感知能力:
纯视觉感知的准确性、感知范围,都是最顶尖的,整体道路拓扑的推理几乎没有出错,各种雪糕桶、交通柱、通用障碍的感知准确且稳定,这个部分的能力,国内只有一家比较接近,其他家的差距还比较大。
但他同时认为当前FSD依然保留用了不少地图辅助,理由是,FSD从地库B2上来的时候,已经开始推理地面的交通结构。
2. 动态感知能力:
登峰造极,整个2个小时期间,没有发生任何的速度检测和Yaw角(即偏航角)的错误,做动态感知的朋友,知道这句话的含金量是什么。
全过程就不存在任何的误刹车,这点上要么纯视觉的准确度不足、要么重度依赖激光雷达,不在一个层级。
3. 博弈能力&响应速度&横纵配合:
远超预期,这个也是之前认为除了本地化差异的另外一个难点。
但昨晚在复杂人车混流的中心城区,几乎没有丢分,已经可以做到与人类反应几乎同步,横纵配合丝滑,动作与动作的连续性非常无缝。复杂博弈方面,得益于动态感知能力,稳如老狗。
![]()
面对比亚迪"天神之眼"系统下探至8万元车型、小鹏全系标配智能驾驶的市场环境,特斯拉选择维持高端定价策略。公开数据显示,其HW4.0硬件成本较国产方案高出47%,且受美国出口管制影响,Dojo超算芯片需单独申请许可。长城汽车技术研究院负责人指出:"跨国车企在华开展智能驾驶,需在技术先进性与合规成本间寻找平衡点"。
根据工信部《智能网联汽车准入试点通知》,L3级以上自动驾驶系统须建立数据脱敏机制。特斯拉法务代表透露,所有中国道路数据均在上海数据中心完成结构化处理,特征向量传输需通过网络安全审查。行业预测显示,2025年中国L2+级智能驾驶渗透率将突破15%,但外资品牌市占率可能从2024年的32%降至28%。